- 北京證券交易所
- 科創(chuàng)板
- 創(chuàng)業(yè)板專欄
- 私募基金
- 融資融券
- 基礎設施REITs
- 全面注冊制
- 國辦投?!兑庖姟穼n}
- 自助開戶業(yè)務辦理協(xié)議
- 投資者教育網站
- 投資者保護與宣傳
- 新股投資
- 自助開戶三方存管簽約指引
- 內控治理活動
- 積極回報投資者主題宣傳
- 反洗錢
- 投行業(yè)務專項治理活動
- 打非宣傳活動專欄
- 法律法規(guī)
- 基本知識
- 投資分析
- 股指期貨
- 公平在身邊專項活動
- 風險承受能力評估
- 風險教育
- 投資者適當性
- 相關股東減持新規(guī)
- 股票期權
- 證券賬戶整合
- 深港通
- 滬港通
- 滬倫通
- 廉潔從業(yè)
- B股專欄
- 三板市場
- 業(yè)務指南
- 3.15投資者教育動態(tài)
- 第三方存管
- 收費標準
- 維權熱線
- IPO申購備案指引
泡沫經濟及危害
泡沫經濟是指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經歷一個連續(xù)的漲價過程后,其市場價格遠遠高于實際價值的經濟現象。在泡沫經濟的形成過程中,開始的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,于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,這些新的買主一般只是想通過未來價格的變化牟取利潤,并不關心這些資產本身的狀況和盈利能力。當這種行為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時,社會資產所表現的賬面價值大大高于其實際價值,于是就形成一種所謂的“泡沫經濟”。 “泡沫經濟”一般通過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得以直觀的反映。以日本為例,1986年初,日本的日經225股票指數為13000點,到了1989年則上漲到39000點;該年第四季度,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價總值達到了600萬億日元,為日本當時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的1.5倍。同期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急劇上漲,1985年日本土地資產額為176萬億日元,1989年達到521萬億日元,4年間價格上升近2倍。 泡沫經濟形成,對經濟發(fā)展的危害是很大的。①泡沫經濟影響國民經濟的平衡運行,破壞國民經濟的結構和比例。泡沫經濟是由虛假的高盈利預期的投機帶動起來的,它并不是實際經濟增長的結果。它的產生和形成使國民經濟的總量虛假增長、結構扭曲。②價格總要回歸價值,泡沫經濟也總有破滅的一天。一旦泡沫破滅,在泡沫形成過程中發(fā)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就難以理順,形成信用危機,這將給國民經濟的運行帶來相當大的沖擊和危害。以日本為例,泡沫經濟崩潰后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出現了金融機構大量的不良債權。經過五六年的消化,日本的銀行至今還有30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,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,威脅著金融系統(tǒng)的安全。③上市公司也受到打擊,股價下跌后,其籌資能力和償債能力會大大削弱。④助長投機行為,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。對股票或房地產的狂熱投機行為,打擊了實業(yè)投資者的積極性,同時加大了社會的兩極分化。